牧羊臣
成語(Idiom):牧羊臣
發音(Pronunciation):mù yáng ch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在權力下屈從于他人,像牧人一樣服從和依賴于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牧羊臣,比喻在權勢者的掌握下,像牧人一樣服從和依賴于他人,毫無自主權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權勢者的壓制下,沒有獨立思考和自主權的人。可以用來形容在某個組織或團體中屈從于權威者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二》記載了一個關于牧羊臣的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為了測試臣子的忠誠度,特意派人將一只被箭射傷的羔羊放在道路上,命令手下的臣子們路過時不要管羊。大多數臣子都選擇漠視羊群,只有一位名叫史魚的臣子停下來照顧羊群。孟嘗君對史魚大加贊賞,稱其為“牧羊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牧羊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就像個牧羊臣,從不敢有自己的主見。
2. 這位領導只喜歡聽從他的意見,其他人都成了他的牧羊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牧羊臣”與牧人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像牧人一樣被驅使和控制,沒有自主權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的成語,了解它們的含義和使用場景。可以通過閱讀成語故事集、參加成語比賽等方式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成語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當牧羊臣,我要有自己的主見。
2. 初中生:他在班級里就像個牧羊臣,總是唯命是從。
3. 高中生:在這個社會上,很多人不得不做牧羊臣,為了生計只能忍氣吞聲。
4. 大學生:我不想成為牧羊臣,我要追求自己的夢想,實現個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