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纊
成語(Idiom):屬纊(shǔ kàng)
發音(Pronunciation):shǔ k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屬下或子女服從上級或父母的命令,不敢違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屬纊源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屬纊之喪,不忍哭也。”屬纊中的“屬”是指屬下,纊是古代用來束縛服裝的繩子。屬纊的意思是屬下或子女像被繩子束縛一樣服從上級或父母的命令,不敢違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屬下或子女對上級或父母言聽計從,毫不違背的態度和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襄公去世后,他的屬下對他的去世感到非常悲痛,但是因為受到禮儀的束縛,不敢哭泣。這個故事成為了“屬纊”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屬纊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上司的命令始終屬纊,從不違背。
2. 作為父母,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屬纊,聽從我們的教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屬纊”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根紅色的繩子將屬下或子女和上級或父母綁在一起,形成一種不可違背的關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馬首是瞻”、“言聽計從”等,來擴展對于屬纊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老師的命令一直屬纊,從不敢違背。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屬纊,聽從父母和老師的教導。
3. 高中生:在軍事訓練中,士兵們必須屬纊,服從指揮官的命令。
4. 大學生:作為團隊的一員,我們需要屬纊,遵循團隊的規定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