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荒
基本解釋
(1).謂耽樂田獵。以使人精神迷亂,故稱。語出《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外作禽荒。” 孔 傳:“迷亂曰荒……禽,鳥獸。” 孔穎達 疏:“ 老子 云: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好色好田,則精神迷亂。” 宋 王禹偁 《放五坊鷹犬詔》:“仍勅天下,今后不得更進鷹犬。庶使發狂之言,遐遵於 老 氏;外荒之戒,無愧於古書。”
(2).邊境少數民族所居僻遠之地。《陳書·廢帝紀》:“ 世祖文皇帝 克嗣洪基,光宣寳業,惠養中國,綏寧外荒。”
成語(Idiom):外荒(wài huāng)
發音(Pronunciation):wài 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遠離城市、人煙稀少的地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外荒是由“外”和“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外”表示遠離或離開的意思,“荒”表示荒涼、貧瘠的意思。外荒指的是遠離城市、人煙稀少的地方,通常形容環境荒涼、貧瘠或偏遠的地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外荒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離城市較遠,人煙稀少的情況。比如,可以用來形容農村或偏遠地區的景象,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的交通不便,人跡罕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外荒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但這個成語在古代常常用來形容邊遠地區或荒涼貧瘠的地方。古代文人常常使用外荒來形容自己的境況或旅途中的艱難困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外荒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家住在外荒地區,離城市很遠。
2. 那個村莊位于外荒山區,交通十分不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外荒的“外”字理解為“離開”或“遠離”,將“荒”字理解為“荒涼”的意思,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外荒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如“荒郊野外”、“荒無人煙”等,以擴展對于荒涼、貧瘠地區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住在外荒的山區,空氣很新鮮。
2. 初中生:我夢想去探索外荒的大自然,感受它的神秘與美麗。
3. 高中生:經過漫長的旅途,我們終于到達了外荒的邊境,迎接我們的是一片廣袤無垠的草原。
4. 大學生:我決定去外荒地區進行實地調研,了解當地的資源與發展情況。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成語“外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