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糜
成語(Idiom):枯糜
發音(Pronunciation):kū m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枯萎、糜爛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枯糜原指植物干枯、腐爛,后來引申為形容事物毫無生機、衰敗的狀態。枯糜常用來形容人的精神、才能、生活等方面的衰退和頹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枯糜常用于文學作品、文藝評論等場景,形容人物形象、情節或者社會現象的頹廢和墮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枯糜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四年》一文中,原文是“襄公既枯糜,又不能自息”,形容襄公的精神疲憊和無法自救的狀態。后來,枯糜逐漸被用來形容其他事物的衰敗和頹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逐漸枯糜,再也沒有了當初的鋒芒。
2. 這個社會的道德風氣日益枯糜,需要我們共同努力來改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把枯糜的發音“kū mí”聯想成“枯米”,枯糜就好像是一粒粒干枯的米粒,形象地表示事物的頹廢和衰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枯糜相關的成語,如“枯槁”、“糜爛”等,以擴展對于事物衰敗狀態的描述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夏天的時候,花草枯糜了,都變成了干枯的枝條。
2. 初中生:他經歷了一場失敗,心情變得枯糜而頹廢。
3. 高中生:現代社會的某些價值觀正在枯糜,需要我們去重新審視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