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時
基本解釋
(1).瓜熟之時。指七月。《左傳·莊公八年》:“ 齊侯 使 連稱 、 管至父 戍 葵丘 。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史記·齊太公世家》:“瓜時而往。”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瓜時,七月。” 明 董斯張 《廣博物志·草木·瓜》:“ 鄭灼 字 茂昭 ,勵志好學,多苦心熱,若瓜時輒偃臥、以瓜鎮心,起便讀誦,其篤志如此。”
(2).借指任職期滿。 南朝 梁 荀濟 《贈陰梁州》詩:“聞君戍 靈關 ,瓜時猶未還。”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瓜時猶旅寓,萍泛苦夤緣。” 宋 楊萬里 《齋房戲題》詩:“醉鄉無日不瓜時,書囿何朝無菜色。”參見“ 瓜代 ”。
(3).瓜一年一熟,故又以“瓜時”代年。 唐 西門元佐 《宮闈令西門珍墓志》:“凡積星歲,踰十瓜時。”
成語(Idiom):瓜時(guā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guā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適宜的時間、時機或季節進行某件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瓜時是由“瓜”和“時”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瓜指的是瓜類蔬菜,時指的是時間。瓜時的基本含義是指在適宜的時間、時機或季節進行某件事情,以取得最好的效果或收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瓜時常用于形容在合適的時機做事,以獲得最佳的結果。可以用來指導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決策和安排。例如,在農田里種植瓜果蔬菜時,需要選擇適宜的季節和氣候條件,才能獲得好的收成。在人際關系中,也需要把握適宜的時機,做出合適的決策或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瓜時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農耕文化。在農田里種植瓜果蔬菜時,農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季節和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播種、澆水、施肥等工作,以獲得豐收的結果。如果在錯誤的時間進行這些工作,可能會導致瓜果蔬菜的生長不良,影響產量和質量。因此,瓜時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農耕智慧,也被引申為在其他方面把握適宜時機的比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瓜時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動詞和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考試前夜才開始復習,完全沒有把握瓜時。
2. 做事情要把握瓜時,不能錯過最佳的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瓜果蔬菜的生長過程來記憶瓜時這個成語。想象自己是一個農民,在農田里種植瓜果蔬菜,需要根據不同的季節和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工作,以獲得好的收成。將這個形象與瓜時的含義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時間和時機相關的成語,如“時機已過”、“適得其反”等。了解這些成語的意義和用法,可以幫助提高對時間把握和決策的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做作業的時候,喜歡在安靜的下午瓜時進行,這樣能夠更專心。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抓住瓜時,把握好高中升學的機會。
3. 高中生:我正在準備高考,要在瓜時努力復習,爭取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找工作要抓住瓜時,適時投遞簡歷和參加面試,增加成功的機會。
5. 成年人:在創業的時候,要選擇適宜的時機,抓住瓜時,才能取得商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