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榦
成語(Idiom):枯榦
發音(Pronunciation):kū g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干燥、枯萎、無生氣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枯榦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枯”指事物干燥、枯萎,失去生機;“榦”指樹干。合在一起表示事物失去生機,枯萎干燥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枯榦通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失去活力、無生氣的狀態??梢杂脕硇稳葜参镌诟珊档沫h境中失去水分而干枯,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在長時間的勞累或困頓中精神萎靡、無精打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郭璞傳》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晉朝時期,郭璞在山中看到一棵榦樹,樹干已經枯萎,但卻依然挺拔。郭璞感嘆這棵樹的堅韌和頑強,因此形成了“枯榦”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歷了一系列的打擊后,變得枯榦無生氣。
2. 這片土地長期干旱,變得一片枯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枯榦”與干燥、枯萎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圖像記憶??梢韵胂笠豢脴湓诟珊档沫h境下失去了水分,變得干枯無生氣,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枯榦”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枯榦”相關的成語,如“枯木逢春”、“枯魚之肆”等,通過學習這些成語,可以更加豐富自己的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夏天來了,花草樹木都不會再枯榦了。
2. 初中生(13-15歲):他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于從枯榦狀態中恢復過來。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前的復習使他感到精神枯榦,需要好好調整一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