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
基本解釋
地名。在 陜西省 興平縣 。 唐 安 史 之亂, 玄宗 奔 蜀 ,途次 馬嵬驛 ,衛(wèi)兵殺 楊國忠 , 玄宗 被迫賜 楊貴杞 死,葬于 馬嵬坡 。 唐 李商隱 《馬嵬》詩之一:“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 馬嵬 ?!?唐 陳鴻 《長恨歌傳》:“ 潼關(guān) 不守,翠華南幸,出 咸陽 ,道次 馬嵬亭 ,六軍徘徊,持戟不進(jìn),從官郎吏伏上馬前,請誅 晁錯 以謝天下, 國忠 奉氂纓盤水,死於道周?!?元 馬祖常 《楊妃墓》詩:“ 馬嵬 坡上棠梨樹,猶占 秦 原幾日春。” 清 洪昇 《長生殿·埋玉》:“來此已是 馬嵬驛 了,請萬歲爺暫住鑾駕?!?/p>
成語(Idiom):馬嵬
發(fā)音(Pronunciation):mǎ w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或事物的氣勢、聲勢勢大威嚴(yán),不可侵犯。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嵬,古代地名,在今天的陜西省興平市。相傳唐朝時,唐高宗李治駕崩后,其子李亨(后來的唐玄宗)在馬嵬驛登基。馬嵬作為皇家的地名,有著崇高的地位和威嚴(yán)的象征。因此,馬嵬成了表示人或事物氣勢威嚴(yán)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嵬一詞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威嚴(yán)、氣勢不可侵犯的情況??梢杂脕硇稳蓊I(lǐng)導(dǎo)的威風(fēng)、軍隊的威嚴(yán)、法律的權(quán)威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唐代有一位名叫李亨的皇子,他在馬嵬驛登基成為唐玄宗。馬嵬作為皇家的地名,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威嚴(yán)的象征。從此以后,馬嵬成為了形容人或事物氣勢威嚴(yán)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馬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lǐng)導(dǎo)上臺發(fā)表講話,氣勢如馬嵬。
2. 這部電影的場面宏大,氣勢磅礴,真可謂馬嵬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馬嵬”與“威嚴(yán)”、“氣勢”等詞語聯(lián)系起來,形成聯(lián)想記憶。可以想象一個馬嵬驛上的皇子登基時的威嚴(yán)場面,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guān)于唐代歷史、馬嵬驛的背景故事,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記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老師上課時的聲音就像馬嵬一樣威嚴(yán)。
2. 初中生:他站在講臺上,氣勢如馬嵬,讓我們都感到肅然起敬。
3. 高中生:這位校長嚴(yán)肅的面容和莊重的舉止讓人感受到他身上的馬嵬氣勢。
4. 大學(xué)生:這部電影的制作規(guī)模宏大,場面氣勢磅礴,堪稱馬嵬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