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鱉
基本解釋
干癟。引申為沒興味,沒意思。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索元》:“好笑,好笑, 大宋 國一場怪事。你道差不差,中了狀元干鱉煞?”
乾鼈:同“ 乾癟 ”。 《明史·五行志三》:“ 太祖 吳 元年, 張士誠 弟偽丞相 士信 及 黃敬夫 、 葉德新 、 蔡彥文 用事。時有十七字謡曰:‘丞相做事業,專靠 黃 、 蔡 、 葉 。一朝西風起,乾鱉!’”
成語(Idiom):干鱉(gān biāo)
發音(Pronunciation):gān b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行動迅速,不拖泥帶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鱉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干”指的是迅速、快速,而“鱉”則是一種動物,因其行動緩慢而得名。因此,干鱉的基本含義是形容人或事物行動迅速,不拖泥帶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行動迅速,不拖泥帶水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的操作迅速,沒有延誤時間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鱉這個成語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古時候有一個人捕魚,他看到一只鱉在水中游動,便迅速地伸手去抓。結果他沒能抓住鱉,只是抓到了一片水。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行動要迅速,不要拖泥帶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鱉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干”作為形容詞修飾“鱉”,表示行動迅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干鱉的速度讓人刮目相看。
2. 這個項目組工作效率很高,大家都干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干鱉的含義與鱉的行動速度相對比,鱉的行動非常緩慢,而干鱉則表示行動迅速,不拖泥帶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行動迅速的成語,如“快馬加鞭”、“如風如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像干鱉一樣,做事情要快快的,不能拖拖拉拉。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干鱉,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3. 高中生:考試的時候要干鱉,不能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