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伯
基本解釋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后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采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并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于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云南 巡撫。”
成語(Idiom):方伯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方伯是指古代官職中的地方長官,也泛指地方上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伯一詞源于古代官制,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指的是地方長官的官職。方伯一職一般由貴族或有功的將領擔任,負責管理一定的地區事務。后來,方伯逐漸演變成為地方上的官員的泛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伯這個成語在現代漢語中已經很少使用,但可以用于強調某個人在某個領域或地方的權威地位。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地方的官員或領導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伯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官制中,具體起源不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伯屬于“名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這個領域的方伯,他的話是權威。
2. 這個地方的方伯非常貪污,引起了民眾的不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方伯”聯想為古代地方長官的官職,通過想象一個身穿古代官服的地方長官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古代官制中的方伯職位的具體職責和地位,以及古代地方政府的組織架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是我們家的方伯,他負責管理家里的事情。
2. 初中生:這個學校的方伯是校長,他負責管理整個學校的事務。
3. 高中生:這個社區的方伯是社區主任,他負責管理社區的各項工作。
4. 大學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某個領域的方伯,為這個領域做出貢獻。
5. 成年人:公司的方伯是總經理,他負責管理整個公司的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