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誦
成語(Idiom):拾誦
發(fā)音(Pronunciation):shí s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拾取并吟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拾誦是指拾取并吟誦詩文。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理解為在讀書學習時,不僅僅是讀過而已,還要通過吟誦來加深印象和理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拾誦可以用于形容對文學作品的深入學習和理解,也可以用于形容對經典詩詞的吟詠和欣賞。此外,拾誦還可以用于形容對任何知識的深入思考和領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拾誦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韓愈的《進學解》中。韓愈在這篇文章中寫道:“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拾者勉而捧之,探者亦勉而捧之。拾者因以為文,探者因以為史。吾嘗居鄉(xiāng)無教,又恐蒙羞,欲以告諸公。”意思是說,他在家鄉(xiāng)沒有老師教導,又怕丟臉,所以希望通過拾取他人的知識來學習。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拾誦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拾”和動詞“誦”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都會拾誦幾首古詩,以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
2. 學習不僅僅是讀書,還要拾誦,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拾”和“誦”分別與“拾取”和“吟誦”聯(lián)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拾誦相關的古代文學作品,以及了解古代文人如何通過拾誦來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喜歡拾誦古詩,因為它們很好聽。
中學生:老師讓我們拾誦《紅樓夢》,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說的深層含義。
大學生:我正在拾誦一本經典文學作品,希望能夠通過吟誦來更好地領悟其中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