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諭
基本解釋
猶見教。 宋 曾鞏 《與王介甫第三書》:“《孟子》之書, 韓愈 以謂非 軻 自作,理恐當然。則所云‘幸能著書者’,亦惟更詳之也。如何?幸復見諭。”《封神演義》第六三回:“將軍自何處而來?有何見諭?”參見“ 見教 ”。
成語(Idiom):見諭(jiàn yù)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y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接受命令或指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見諭是由“見”和“諭”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見”表示接受,看見;“諭”表示命令,指示。見諭的基本含義是接受上級的命令或指示,并按照要求去執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見諭一詞常用于形容下級接受上級的指示或命令??梢杂糜诿枋龉ぷ鲌鼍?、軍事場景、學校場景等。比如,領導給下屬下達任務,下屬可以說“我已見諭,會盡快完成任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見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作為楚漢戰爭中楚國的統帥,他的命令就是見諭。后來,見諭逐漸成為了表示接受命令或指示的固定用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見諭屬于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見”是動詞,“諭”是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已經給我見諭了,我會按照要求去做。
2. 他得到了上級的見諭,要去執行一項重要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見諭這個成語??梢韵胂笞约菏且粋€將軍,接到上級的命令,然后向士兵下達指示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命令、指示相關的成語,如“號令如山”、“駕馭如臂使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給我們見諭,讓我們按時完成作業。
2. 初中生:校長在晨會上見諭,要求我們班參加學校的活動。
3. 高中生:校長親自給我們見諭,要求我們努力備戰高考。
4. 大學生:導師給我們見諭,要求我們完成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