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圍
基本解釋
指正方形的四邊之和。 宋 趙彥衛 《云麓漫鈔》卷十五:“《吳書》亦云:‘方圍四寸。’則知 秦 璽方寸耳。”今《三國志·吳志》引《吳書》作“方圜四寸”。
成語(Idiom):方圍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w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四面圍住,沒有出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圍是由動詞“方”和動詞“圍”組成的成語,表示四面都被圍住,沒有出路或無法逃脫的境地。形容陷入困境或束手無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圍常用于形容人陷入困境、無法擺脫的處境。可以用來描述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遇到的困難和挑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圍這個成語最早見于《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方圍之人,莫不以為困,主父獨以為樂。”這句話出自西漢時期的歷史記載,主父是一個聰明能干的人,他在被敵人圍困時,卻能保持樂觀心態,不為困境所困擾。因此,方圍成為形容陷入困境但仍能保持樂觀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多困難,感覺自己被方圍了。
2. 考試的題目太難了,讓我感覺自己陷入了方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方圍”與一個人被四面圍住的場景聯系起來,形象地理解為無路可走、陷入困境的意思。可以想象自己被四面圍住,無法逃脫的情景,加深對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困境、逃脫相關的成語,例如“逆境求生”、“寸步難行”等,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在游戲中被敵人方圍了,無法逃脫。
2. 初中生(14歲):考試的題目太難了,讓我感覺自己陷入了方圍。
3. 高中生(17歲):面對高考的壓力,我感覺自己被方圍了,但我會努力應對。
4. 大學生(20歲):找工作時,有時會遇到方圍的情況,但我相信自己能夠找到出路。
5. 成年人(30歲):在職場上,有時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感覺自己被方圍,但要保持樂觀心態,努力尋找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