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案
基本解釋
亦作“ 幾桉 ”。1.桌子;案桌。 漢 王粲 《儒吏論》:“彼刀筆之吏,豈生而察刻哉?起於幾案之下,長於官曹之間,無溫裕文雅以自潤,雖欲無察刻,弗能得矣。”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治家》:“或有狼籍幾案,分散部帙,多為童幼婢妾之所點污,風雨蟲鼠之所毀傷,實為累德。” 宋 文同 《和仲蒙夏日即事》詩:“簿領初休幾桉清,西軒移枕臥前楹。”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八:“夏夜,每有蟲行幾案間,亦能飛。”
(2).借指文牘工作。《魏書·邢昕傳》:“既有才藻,兼長幾案。”《資治通鑒·梁武帝普通七年》:“ 順 抗聲叱之曰:‘爾刀筆小才,止堪供幾案之用,豈應污辱門下,斁我彝倫!’”
成語(Idiom):幾案
發音(Pronunciation):jǐ 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幾案指的是擺放書籍或文房四寶的案幾,比喻學問淵博,才華出眾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幾案是古代讀書人的必備之物,是擺放書籍和文房四寶的桌子。幾案成語比喻一個人學問淵博,才華出眾,具有高深的知識和才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幾案一詞多用于形容學問淵博,才華出眾的人。可以用來稱贊老師、學者、作家、藝術家等具有高深知識和才能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幾案一詞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出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貧窮書生因為他的學問和才華而受到皇帝的賞識,最終成為高官顯宦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的書生常常坐在幾案前讀書,因此幾案成為了他學問淵博、才華出眾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幾案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字組成,沒有其他修飾部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學識如同幾案一般,豐富而廣泛。
2. 她的才華使她成為了文壇的幾案之上的明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幾案是擺放書籍和文房四寶的桌子,想象一個學問淵博的人坐在幾案前讀書,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幾案相關的成語,例如“幾案之寶”、“幾案之學”等,擴大對這個主題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學問就像幾案一樣豐富多彩。
2. 初中生: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幾案之上的學者。
3. 高中生:他的才華讓他成為了我們學校的幾案之星。
4. 大學生:他的學識如同幾案一般,廣博而深入。
5. 成人:她的才華使她成為了業界的幾案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