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鹵
成語(Idiom):剽鹵
發音(Pronunciation):piāo l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盜竊、偷取財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剽鹵是一個由“剽”和“鹵”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剽”意為偷竊、盜取,“鹵”指的是鹽。這個成語原本用來形容偷鹽行為,后來逐漸擴展為指盜竊、偷取財物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剽鹵一詞通常用于形容盜竊行為,可以用來指責那些不擇手段、不講道義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剽鹵的起源,有一個傳說。相傳,在古代,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商品,被人們視為財富的象征。有一天,有個人偷了別人的鹽,被發現后被人們痛斥為“剽鹵”。從此,剽鹵一詞就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剽鹵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滿足自己的貪婪,不惜剽鹵他人的財物。
2. 這個小偷經常剽鹵街上的行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小偷偷鹽的場景,然后將“剽鹵”與這個場景聯系起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盜竊相關的成語,如“竊玉偷香”、“盜亦有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偷了同學的鉛筆盒,被老師批評說他剽鹵了同學的財物。
2. 初中生:這個小偷不僅剽鹵了商店的商品,還傷害了店主。
3. 高中生:他出于貪婪,不擇手段地剽鹵了他人的財富,最終導致自己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