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旨
成語(Idiom):遐旨
發音(Pronunciation):xiá z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遠離原旨,離題,不切題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遐旨源自《論語·述而》:“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中的“好德”意為追求美德,而“好色”則指追求美色。這句話中的“追求美色”與原旨“追求美德”相去甚遠,因此,遐旨一詞便用來形容離題、不切題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遐旨一詞常用于文言文或正式場合,用來批評或指責別人離題或不切題目。在日常生活中,也可用來形容某人的言行與原本議題無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遐旨一詞的故事起源于孔子的《論語》中的一句話。孔子在這句話中表達了對某些人只關注外表而忽略內在美德的批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遐旨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遐”和“旨”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回答完全遐旨,與問題無關。
2. 這篇文章內容豐富,但有些地方有些遐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遐旨”拆分為“遐”和“旨”,其中,“遐”可以聯想到“遠離”,而“旨”可以聯想到“目標”。通過聯想,可以記憶遐旨的基本含義為“遠離原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離題相關的成語,如“題外話”、“岔題”等,可以加深對離題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問我們為什么要保護環境,但有個同學卻回答說他最喜歡吃冰淇淋,完全遐旨了!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有同學提出了一個與主題無關的問題,有點遐旨。
3. 高中生(16-18歲):在班會上,同學們討論了如何提高學習效率,但有人突然開始講起了最新的電影,完全遐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