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邦
基本解釋
商代 盤庚 之前所遷居的五個國都。《書·盤庚上》:“先王有服,恪謹天命,茲猶不常寧;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顧頡剛 《<盤庚>三篇校釋譯論》:“ 盤庚 以前的五遷就是:(一) 仲丁 遷 囂 ( 隞 ),(二) 河亶甲 遷 相 ,(三) 祖乙 遷 耿 ( 邢 ),(四) 祖辛 遷 庇 ,(五) 南庚 遷 奄 。”按, 囂 ,今 河南 滎陽 境; 相 ,今 河南 內黃 境; 耿 ,今 河南 溫縣 境; 庇 ,今 山東 魚臺 境; 奄 ,今 山東 曲阜 境。
成語(Idiom):五邦
發音(Pronunciation):wǔ b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五個國家或勢力相互平衡,和平共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邦是指五個國家或勢力之間相互平衡的狀態,彼此和平共處。這個成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政治理論,主要用來形容國家之間的關系。它強調了國家間的平衡和穩定,以及通過和平共處來維護和諧的局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邦可以用來形容國際關系中各個國家之間的平衡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組織、團隊或集體中各個成員之間的相互平衡和和諧共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邦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描述了春秋時期齊國、晉國、宋國、秦國和楚國之間形成的一個穩定的平衡狀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通過平衡和和諧的相處,才能實現長期的穩定和發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邦由“五”和“邦”兩個字組成。五表示數量,邦表示國家或勢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的五個國家形成了一個五邦的局面,相互之間保持著和平與穩定。
2. 作為一個團隊,我們要保持五邦的狀態,相互協作,共同進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邦的“五”字與五個國家或勢力的數量聯系起來,同時想象這五個國家之間保持和平共處的情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政治理論和國際關系的知識,可以深入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五年級的學生們形成了一個五邦,大家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2. 初中生:班級里的五個小組形成了一個五邦,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3. 高中生:五個社團組成了一個五邦,每個社團都有自己的特長,互相合作,共同舉辦活動。
4. 大學生:五個學院形成了一個五邦,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特色,互相交流,共同促進學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