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蛭
基本解釋
大水蛭。蠕形動物。有眼五對,口緣有細齒,尾端有一吸盤。雌雄同體。棲于池沼田間,好吸人畜的血。 清 李元 《蠕范·物偏》:“蚰蜒無骨,馬蛭無骨。”參閱《政和證類本草·蟲下·水蛭》。
英文翻譯
1.【醫】 Haemopis sanguisuga; Hirudo sanguisorba; horse leech
成語(Idiom):馬蛭
發音(Pronunciation):mǎ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那些貪圖享樂、好逸惡勞、不思進取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馬蛭”由“馬”和“蛭”兩個字組成。馬指的是馬匹,蛭指的是蛭蟲。馬蛭比喻那些貪圖享樂、好逸惡勞、不思進取的人。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某些人像馬一樣貪圖享受,像蛭一樣一味索取,缺乏進取心和奮斗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不思進取、懶散消極的人。可以用于批評某人對工作不積極、不努力。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人沉迷于享樂,不關心他人的困難和需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馬蛭”最早出自《戰國策·齊策四》。故事中,齊國有位名叫孫臏的智者,他曾經給齊王建議,說:“請陛下將君臣之間的權力關系比作馬和蛭吧。馬是君王,蛭是臣子。馬是奔跑的,代表君王應該奮發向前;蛭是吸血的,代表臣子應該盡力效勞。如果馬不奔跑,蛭就沒有血可吸了。如果蛭吸得太多,馬就會衰弱。所以,君王和臣子應該相互依靠,相互合作。”后來,人們就用“馬蛭”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貪圖享樂、好逸惡勞、不思進取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為“馬蛭”,沒有其他修飾詞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就是個馬蛭,整天只知道玩耍,從不思考未來。
2. 這個員工不思進取,只會吃喝玩樂,真是個馬蛭。
3. 別和那些馬蛭在一起,否則你也會被他們帶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馬蛭”形象化地想象成一匹懶散的馬和一只吸血的蛭蟲來記憶。馬象征著懶散,蛭蟲象征著吸血。通過形象化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馬首是瞻”、“馬到成功”等,來拓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幾個同學不愛學習,總是玩游戲,真是一群馬蛭。
2. 初中生:有些同學上課不認真聽講,不做作業,成了學習上的馬蛭。
3. 高中生:有些同學只顧著玩樂,不關心學業,成了學校里的馬蛭。
4. 大學生:大學是個學習的地方,可有些同學卻把大學當成了享樂的場所,真是一群馬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