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議
基本解釋
(1).產生議論。《南齊書·高逸傳·明僧紹》:“不食 周 粟而食 周 薇,古猶發議,在今寧得息談邪?”
(2).提出建議。 黃鴻壽 《開設資政院》:“院中內容,笑柄不一……議事日表第一第二項歸併於第六項之特任股員,係 勞乃宣 登臺發議,多數議員不俟議長宣告表決,即起立贊成。”
(3).交付討論。
成語(Idiom):發議(fā yì)
發音(Pronunciation):fā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開發表言論,進行討論或辯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議是由動詞“發”和名詞“議”組成的成語。發議的含義是公開發表言論,進行討論或辯論。這個成語強調了言論的公開和辯論的性質。通過發議,人們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交流想法,以及尋求共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發議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合,例如會議、辯論賽、學術討論等。它可以描述人們公開討論問題或表達不同觀點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發議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但言論自由和討論的重要性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被強調。從古代的儒家學說到現代的社會交流,發議一直是人們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發議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它的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會議的目的是為了發議關于教育改革的問題。
2. 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發議,提高思辨能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發議”,可以將“發”字與“發表言論”聯系起來,將“議”字與“討論或辯論”聯系起來。通過將成語的含義與其結構聯系起來,可以更容易地記憶和理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發議相關的成語,如“議論紛紛”、“發表見解”等,可以拓展你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在課堂上進行了一次發議,討論了如何保護環境的問題。
2. 初中生:班里組織了一次發議會,大家就學生權益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3. 高中生:學校舉辦了一場關于歷史事件的發議比賽,同學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4. 大學生:在學術研討會上,專家們就科技創新問題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發議。
5. 成年人:在社區居民大會上,大家發起了一次關于社區發展的發議,共同商討解決方案。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發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