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賚
基本解釋
道教指便于修煉的十種賞賜。見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陸敬游十賚文》。其名目為:一、邑于 長阿 北坂 積金山 連石之鄉 ;二、號為 棲靜處士 ;三、四霤飛軒,廂廊側屋;四、蒼頭一人;五、鋼鐵如意;六、笻竹錫仗;七、香爐一枚,熏陸副之;八、杯盤一具;九、大硯一面,筆紙副之;十、鍮石澡罐,手巾為副。 唐 皮日休 《懷華陽潤卿博士》詩之三:“他年欲事先生去,十賚須加 陸逸沖 ?!弊宰ⅲ骸笆l,猶人間九錫也?!?宋 秦觀 《四時四首贈道流》詩之一:“上清欲問因何事,請看先生十賚文?!?王國維 《游仙》詩之二:“十賚文成九錫如,三千劍履從云車。”
成語(Idiom):十賚(shí liǎng)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li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質或才能十分出眾,具備十種卓越的品德或才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賚是由“十”和“賚”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賚(lài)是古代指才能出眾的意思,而“十”則表示完美無缺、數量之大。所以,“十賚”指的是一個人具備十種卓越的品德或才華,是形容一個人非常出色、杰出的表達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全面優秀,可以用來形容各個領域的才能或品德出眾的人。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學術、藝術、領導能力等多個方面都非常出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十賚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西域傳》中。當時,西域的一個國家叫做“樂只”,國王非常喜歡漢朝的文化,他特意派遣使者前往漢朝,向漢朝皇帝獻上了一封信。在信中,他稱漢朝的皇帝為“十賚之君”,意思是漢朝的皇帝具備十種卓越的品德或才華。后來,這個成語就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其他人的優秀才能或品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十賚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十賚之才,無論是學術還是領導能力都非常出色。
2. 這位藝術家具備十賚,他的繪畫、音樂、舞蹈等方面都非常出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十賚”與“十全十美”相聯想,因為“十賚”形容一個人完美無缺、具備十種卓越的品德或才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類似贊美優秀的成語,如“才高八斗”、“德高望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十賚之才,不僅學習好,還會畫畫、唱歌。
2. 初中生:他是學校的十賚之才,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體育活動,都是全校的佼佼者。
3. 高中生:他是我們學校的文科班的十賚之才,不僅文學方面出色,還在各個學科都有很高的成績。
4. 大學生:他是我們學院的十賚之才,不僅在學術研究方面有突出表現,還在社團活動中表現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