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鸮心鸝舌
發音(Pronunciation):xiāo xīn lí s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說話心口不一,言辭虛偽,不真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鸮是一種鳥,心口是指心與口,鸝是一種鳥,舌是指舌頭。鸮心鸝舌形容人說話虛偽,心口不一,不真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言辭不真誠,說話欺騙他人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虛偽的人或者警示自己不要說假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列傳》記載,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叫大宛的人,他說話常常心口不一,言辭虛偽。有一次,他到齊國的王宮里,齊國的太子問他:“你的話真實嗎?”大宛回答:“我說的話就像鸮鳥的心和鸝鳥的舌一樣,一點也不真實。”從此以后,人們就用“鸮心鸝舌”來形容說話虛偽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話鸮心鸝舌,根本不可信任。
2. 這個商人總是鸮心鸝舌,千萬別相信他的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鸮心鸝舌”與“心口不一”相聯想,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等,來擴展對虛偽言辭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鸮心鸝舌地夸獎了我,我不相信他的話。
2. 初中生:她鸮心鸝舌地向老師請假,但實際上她只是不想上學而已。
3. 高中生:政客們常常鸮心鸝舌,讓人們對他們的承諾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