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簌
基本解釋
[釋義]
(形)形容眼淚向下掉的樣子。
[構成]
并列式:撲+簌
英文翻譯
1.(of tears) trickling down
詳細解釋
亦作“ 撲速 ”。1.物體輕落貌。 唐 劉叉 《雪車》詩:“小小細細如塵間,輕輕緩緩成撲簌。” 元 劉庭信 《一枝花·春日送別》套曲:“錦機搖殘紅撲簌,翠屏開嫰緑模糊。” 元 鍾嗣成 《采茶歌·恨別》曲:“撲速地淹殘淚眼,吃答地鎖定愁眉。”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章:“ 小俞 點點頭。忽然撲簌撲簌掉下眼淚。”
(2).象聲詞。多形容禽鳥拍翅聲。 唐 溫庭筠 《塞寒行》:“燕弓弦勁霜封瓦,撲簌寒雕睇平野。” 清 江昱 《蝶戀花·青山夜泊》詞:“夜定收帆葭葦際,鷗夢驚回,撲簌深叢里。” 清 魯一同 《拉糧船》詩:“千聲百聲轉相續,十萬檣鳥尾撲速。”
成語(Idiom):撲簌
發音(Pronunciation):pū s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輕快、細碎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撲簌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聲音或動作細碎、輕快的樣子。它常常用來形容輕風吹動樹葉的聲音,或者小動物快速奔跑時的腳步聲。這個成語的意思可以用來描繪一種輕盈、靈動的感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撲簌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使用場景。比如,你可以用它來形容風吹動樹葉的聲音,或者小動物跑動的聲音。你也可以用它來形容人的動作,比如一個舞者優雅地扭動身體,就可以說他的動作撲簌撲簌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撲簌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據聲音的模擬詞語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撲簌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樹葉在微風中撲簌作響。
2. 小鳥拍打翅膀,發出撲簌撲簌的聲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撲簌這個成語,可以將它與輕風吹動樹葉的聲音聯系起來。想象一下樹葉在微風中撲簌作響的場景,這樣就能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撲簌這個成語感興趣,你可以學習更多與聲音和動作相關的成語,比如“叮咚”、“蹦蹦跳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鳥在樹上撲簌撲簌地唱歌。
2. 初中生:風吹過草地,草葉撲簌作響。
3. 高中生:舞者的身體在舞臺上撲簌撲簌地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