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
基本解釋
◎ 比干 Bǐgàn
[Bigan] 商代貴族,紂王叔父,官少師。相傳因屢諫紂王,被剖心而死
伍子逢殃兮, 比干菹醢?!?a href="/r_ci_975f449a7929f8e9edebc491ce0aa3ef/" target="_blank">楚辭·屈原·涉江》
詳細解釋
商 紂王 的叔父,官少師。因屢次勸諫 紂王 ,被剖心而死。《莊子·人間世》:“昔者 桀 殺 關龍逢 , 紂 殺王子 比干 ?!?成玄英 疏:“ 比干 , 殷紂 之庶叔,忠諫而被割心。”《史記·殷本紀》:“ 紂 愈淫亂不止。 微子 數諫不聽,乃與大師、少師謀,遂去。 比干 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晱娭G 紂 。 紂 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比干 ,觀其心?!?/p>
成語(Idiom):比干
發音(Pronunciation):bǐ g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干是一個古代人名,也常用來形容忠誠、堅貞不屈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比干是中國古代的一位賢臣,他以忠誠、正直和不畏強權的品質而聞名。因此,“比干”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事業或理想的高度忠誠和堅守,不受外界誘惑和壓力的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比干這個成語常用于贊美和描述那些不畏困難、堅持原則的人??梢杂迷诟鞣N場合,如工作、學習、家庭等。比干的精神也常用來鼓勵和激勵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比干的故事源自中國古代的《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比干是虞卿的朋友,他們一起輔佐齊國君主平原君。然而,平原君被奸臣所蒙蔽,不聽虞卿和比干的忠言。最終,虞卿被迫離開齊國,而比干則選擇留下,為了維護正義和忠誠,最終被殺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比干這個成語的結構是“比干”,沒有其他組成部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真正的比干,對公司的發展始終保持忠誠。
2. 她是我們班級的比干,總是勇于承擔責任,幫助他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比干”這個成語:
1. 將成語分為兩個部分,比和干。比可以聯想為比較,干可以聯想為堅持。比干的意思就是堅持自己的比較,堅守原則。
2. 可以將比干的故事和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形成一個有趣的故事,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比干相關的故事和歷史人物,了解更多關于忠誠和堅持的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比干一樣,堅持學習,不輕易放棄。
2. 初中生:他是我們班級的比干,總是為大家著想,幫助解決問題。
3. 高中生:在面對困難時,我們應該像比干一樣,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撓。
4. 大學生:我希望成為一名比干,為社會做出貢獻,不為外界的物質誘惑所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