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納
基本解釋
亦作“ 艾蒳 ”。1.也稱大艾。菊科。木質草本植物,葉互生,春末開花。我國產于 廣東 、 廣西 和 臺灣 等省、自治區。將其葉片蒸餾后所得艾粉,精煉成艾片(也稱冰片或艾腦香),可供藥用,有解熱、驅風、止痛、鎮靜之效。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艾納香》﹝集解﹞引 馬志 曰:“《廣志》云:艾納出西國,似細艾。”
(2).古松、梅等樹皮上生出的一種莓苔。有香氣。 唐 陸龜蒙 《苔賦》:“質被緑錢之美,香聞艾納之奇。” 宋 周密 《浩然齋雅談》卷中:“ 東坡 《梅》詩云:‘憑仗幽人收艾納,國香和雨入莓苔。’艾納,梅枝上苔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艾納香》﹝集解﹞引 馬志 曰:“《廣志》云:……松樹皮上緑衣,亦名艾納,可以和合諸香,燒之能聚其煙,青白不散。”
成語(Idiom):艾納(ài nà)
發音(Pronunciation):ài n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物或事物的品質高尚、優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艾納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物或事物的品質高尚、優美。這個成語源自古代的文人雅士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常用來形容人的品質、行為或藝術作品的高尚和美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艾納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比如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質高尚、言行優美,或者用來贊美一件藝術作品的高雅和美麗。可以在寫作、演講、贊美等場合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艾納這個成語的起源尚不明確,但在古代文人雅士的詩詞作品中經常出現。它是文人雅士對美好事物的贊美之詞,表達了他們對高尚和優美的追求和贊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艾納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艾”是一個形容詞,表示高尚、美好;第二個字“納”是一個動詞,表示接納、收納。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形容詞短語,表示高尚、優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真是艾納,無論對誰都非常和善。
2. 這幅畫的構圖非常艾納,給人一種高雅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艾納”記憶為“哀哪”,哀哪是一個形容詞,表示悲傷、痛苦。相比之下,“艾納”則表示高尚、美好。通過對比記憶,可以更容易記住“艾納”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艾納”相關的成語,比如“艾葉承蓬”、“艾草承露”等。這些成語都是用來形容高尚、美好的事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畫畫技巧真是艾納,每幅作品都讓人贊嘆不已。
2. 初中生:他的演講真是艾納,用詞精準、表達清晰。
3. 高中生:這首詩的意境非常艾納,讀起來讓人陶醉其中。
4. 大學生:他的品德真是艾納,無論面對什么困難都能堅持做正確的事。
希望這份關于“艾納”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