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惡
基本解釋
看到壞的事物。《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
被憎嫌。《左傳·哀公二十年》:“ 黯 也進不見惡,退無謗言。”《論語·陽貨》:“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成語(Idiom):見惡(jiàn è)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看到惡劣的行為或事物,并能夠辨別出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見惡是由“見”和“惡”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的基本含義是指能夠看到惡劣的行為或事物,并能夠辨別出來。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應該具備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對于惡劣的行為或事物要能夠看到并加以警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見惡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提醒人們要警惕惡劣的行為或事物,以免受到傷害或損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對于險惡環境的警覺,或者指出某人能夠看到并辨別惡劣行為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見惡這個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它的含義與中國古代的道德倫理觀念有關。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道德品質和行為準則,見惡成語就是強調了人們要具備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見惡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見”和名詞“惡”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善良正直的人,對于惡劣的行為總能夠見惡如晤。
2. 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我們要時刻保持警覺,能夠見惡就是見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見惡這個成語:
1. 將“見惡”拆分成“見”和“惡”,并理解其基本含義。
2. 聯想“見”字的意思是看到,而“惡”字表示惡劣的行為或事物,從而形成記憶聯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見惡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見義勇為”、“見利忘義”等,以豐富對于善惡行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能夠見惡就是見好。
2. 初中生:我們要學會辨別是非善惡,時刻保持警覺,能夠見惡如晤。
3. 高中生: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我們要有自己的判斷力,能夠看到惡劣的行為并加以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