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然
成語(Idiom):剛然
發音(Pronunciation):gāng r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剛正不阿,堅定不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的品質剛正堅定,不屈不撓,不為外界誘惑所動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質、行為或言論堅定正直,不受外界干擾和誘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盧綰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漢朝時期,盧綰被任命為中郎將,他一直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為權勢所動搖。有一次,盧綰在宴會上坐在皇帝的旁邊,皇帝故意問他:“你若遇到賢者,會不會拜見?”盧綰回答:“遇到賢者,我會盡力拜見。”皇帝又問:“那你若遇到惡人,會不會討厭?”盧綰答道:“遇到惡人,我會盡力討厭。”皇帝聽后大笑,稱贊他剛然不阿,堅持自己的原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剛然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剛”和“然”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質剛然,從不為權勢所動。
2. 面對困難,我們要保持剛然的品質,堅持自己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剛然”與“剛正堅定”聯系起來,剛然的意思就是堅定不移、不屈不撓。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剛然相關的成語,如“剛正不阿”、“剛愎自用”等,擴展對剛然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是一個剛然的人,他從不撒謊。
2. 初中生:老師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剛然的人,不受誘惑和干擾。
3. 高中生: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要保持剛然的品質,堅持自己的信念。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保持剛然的立場,不為外界的誘惑所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