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芻
基本解釋
即龍須草。可作馬料,故稱。 曾慥 《類說》卷五引 晉 王嘉 《拾遺記》:“ 東海 有島曰 龍駒川 , 穆天子 養(yǎng)八駿處。島中有草名龍芻,馬食之,日行千里。”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題達上人藥圃》之二:“教疏兔鏤金弦亂,自擁龍芻紫汞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石龍芻》:“刈草包束曰芻,此草生水石之處,可以刈束養(yǎng)馬,故謂之龍芻。”參見“ 龍鬚草 ”。
成語(Idiom):龍芻(lóng chú)
發(fā)音(Pronunciation):lóng c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受人尊敬的人陷入卑微的境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芻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龍”指龍的形象,代表尊貴和威嚴,“芻”指草,代表卑微和低賤。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受人尊敬的人陷入卑微的處境,失去了原有的威嚴和尊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龍芻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權貴、貴族或有地位的人因某種原因而陷入卑微的境地,失去了原有的尊嚴和威嚴。可以在社交場合、文學作品、新聞報道等語境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龍芻的故事并不多見。根據(jù)傳說,這個成語可能與古代官員的命運有關。在古代,官員們常常被尊稱為“龍”,而一旦他們失去了地位或遭受了不幸,就會被比喻為“龍芻”,象征著他們從高貴的地位淪為卑微的境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龍芻由兩個字組成,其中“龍”和“芻”都是單音節(jié)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是一位權傾朝野的官員,如今卻淪為了龍芻。
2. 那位昔日的名媛因家道中落,如今過著龍芻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龍”和“芻”分別與威嚴、尊貴和卑微、低賤聯(lián)系起來。想象一條威嚴的龍陷入了低賤的草叢,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 學習相關的成語:龍行虎步、龍馬精神、龍騰虎躍等。
- 了解古代中國官員的體制和命運。
- 閱讀古代文學作品,了解其中描寫官員命運的情節(ji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只曾經(jīng)威風凜凜的恐龍,現(xiàn)在成了一堆龍芻。
2. 初中生:他曾是校園里的風云人物,可如今卻淪為了龍芻。
3. 高中生:那位曾經(jīng)權傾朝野的官員,如今墮落成了龍芻。
4. 大學生:這部小說描寫了一個權力斗爭中的官員如何從龍轉為龍芻。
5. 成年人:他曾是行業(yè)的領軍人物,沒想到最后卻淪為了龍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