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連救母
基本解釋
宋 雜劇名。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中元節(jié)》:“構(gòu)肆樂人,自過七夕,便般《目連救母》雜劇,直至十五日止,觀者倍增。”參見“ 目連 ”。
成語(Idiom):目連救母 (mù lián jiù mǔ)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ù lián jiù m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孝順、敬愛父母的美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目連救母源于佛教故事,講述了目連為了救母親,不惜自己的身體被切割,表達了對父母的孝順和敬愛之情。這個成語在中國文化中被廣泛使用,用來形容孝順、敬愛父母的美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目連救母常常用于教育、勸誡子女要孝敬父母的場合,也可以用于表達對他人孝順父母的贊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目連救母的故事源于佛教《觀音菩薩本愿經(jīng)》。據(jù)傳,目連的母親因為生前作惡多端,墮入地獄受苦。目連為了救母,到地獄中去找她,但是母親被鎖在鐵鏈上無法解救。目連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去替母親受苦,最后經(jīng)過觀音菩薩的幫助,母親得以解脫。這個故事表達了孝順父母的偉大精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目連救母”由三個字組成,其中“目連”代表主人公的名字,“救母”表示目連為了救母而付出的行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孩子們應該學習目連救母的精神,孝敬父母。
2. 這個孝順的孩子真是個活生生的目連救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目連救母的故事與成語的發(fā)音聯(lián)想起來,例如想象目連為了救母而付出的努力,以及他對母親的無私奉獻,從而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佛教故事中的其他成語,了解更多關于孝順、敬愛父母的故事和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目連救母一樣,好好孝順爸爸媽媽。
2. 初中生:目連救母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尊敬父母,不辜負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
3. 高中生:目連救母是一種傳統(tǒng)美德,我們要傳承這種孝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