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惡
基本解釋
產生惡感;發怒。 宋 吳淑 《江淮異人錄·張訓妻》:“后與 訓 發惡,勃然而去。” 宋 曾慥 《高齋漫錄》:“ 章公 惇 罷相,俄落職。 林公 希 為舍人當制,制詞云:‘悻悻無大臣之節,怏怏非少主之臣。’ 章相 寄聲曰:‘此一聯無乃太甚!’ 林 答曰:‘長官發惡,雜職棒毒,無足怪也。’”《平妖傳》第十六回:“且説 雷太監 自那日不見了新娘,差人四下尋訪,并無蹤跡,只恐 張鸞 發惡,著實賠禮奉承。”《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下棋的最怕旁人觀看。常言道: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倘或旁觀的口嘴不緊,遇煞著處溜出半句話來,贏者反輸,輸者反贏,欲待發惡,不為大事;欲待不抱怨,又忍氣不過。”
成語(Idiom):發惡
發音(Pronunciation):fā 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散布惡言惡行,煽動惡劣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惡是由“發”和“惡”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意為散布惡言惡行,煽動惡劣行為。它形容一個人以言語或行動傳播惡劣的思想或行為,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批評那些以惡意散布謠言、挑撥離間、煽動暴力等行為的人。在社交媒體上,我們常常可以見到一些人散布謠言、惡意攻擊他人,他們的行為就可以用“發惡”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發惡”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但它源自于中國古代的道德觀念,強調了對于惡劣思想和行為的批判和譴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整天在網上發惡,抹黑別人的名聲。
2. 他利用自己的權力發惡,導致了社會的混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你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高處,手中拋撒著黑色的惡意,象征著他在散布惡劣的思想和行為。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發惡”相關的成語,例如“散布謠言”、“挑撥離間”等。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使用場景,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發惡”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個同學經常發惡,說別人壞話。
2. 初中生:有些人利用網絡發惡,散布謠言破壞他人的名譽。
3. 高中生:一些人通過發惡激起社會的不滿情緒,導致了一系列的抗議和沖突。
4. 大學生:在校園中,我們應該堅決抵制發惡行為,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