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
基本解釋
◎ 文法 wénfǎ
(1) [grammar]∶語法
(2) [decree]∶古時指法令條文
不拘文法
英文翻譯
1.grammar
詳細解釋
(1).法制;法規。《史記·李將軍列傳》:“ 程不識 孝景 時以數直諫為太中大夫,為人廉,謹於文法。” 唐 元稹 《論浙西觀察使封杖決殺縣令事》:“封杖決人,殊非文法。” 宋 王安石 《送吳伸純守儀真》詩:“久為 漢 吏知文法,當使 淮 人服教條。”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非武備》:“如 羅知縣 以功而陞僉事, 胡典史 以功而陞通判,皆起於舉人吏員者,惜乎拘於資格,束於文法,不得竟其材以致大用耳。” 清 龔自珍 《明良論四》:“圣天子赫然有意千載一時之治,刪棄文法,捐除科條。”
(2).文章的作法。 元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四》:“公為文斬截峻刻,得 左氏 文法。”《紅樓夢》第五三回:“別看文法,只取個吉利兒罷。”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錯綜成文例》:“古人之文,有錯綜其辭以見文法之變者。”
(3).語法。語言的結構方式。包括詞的構成和變化,詞組和句子的組織。 蔡元培 《在國語傳習所的演說》:“ 中國 人本來不大講文法,古文的文法,就是《馬氏文通》一部。” 毛澤東 《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斗爭》:“許多同志省掉了不應當省掉的主詞、賓詞,或者把副詞當動詞用,甚至于省掉動詞,這些都是不合文法的。”
成語(Idiom):文法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f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章或言辭的規范與準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法一詞源自于古代文人的寫作規范,指文章或言辭的規范與準確。它強調了在寫作和表達中遵循正確的語法和結構,以確保信息的準確傳達。文法不僅僅是對語言規則的遵循,還包括對詞匯選擇、句法結構和修辭手法的合理運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文法一詞通常用于討論寫作、口語表達或修辭技巧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它可以用于教育領域、語言學研究、寫作指導、編輯工作等各種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法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描述了古代文人對于文章表達的規范要求。在古代,文法是士人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以確保他們的作品能夠被人理解和欣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法是一個雙音節的成語,由“文”和“法”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寫作水平很高,總是能夠運用得當的文法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2. 學好文法對于提高口語表達能力非常重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文法這個詞語:
1. 將“文法”分解為“文”和“法”,并與其含義聯系起來。例如,“文”代表文章,而“法”代表規范和準確性。
2. 創造一個記憶故事,將“文法”與寫作規范和語法規則聯系起來。例如,想象自己是一位古代文人,在寫作中遵循正確的文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文法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以下內容:
1. 語法學:深入了解語言的結構和規則,學習如何正確使用語法。
2. 修辭學:學習修辭手法和修辭語言的運用,提高寫作和口語表達的藝術性。
3. 編輯技巧:學習如何編輯和校對文稿,確保文法和語法的準確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老師告訴我們要學好文法,這樣我們的作文才能寫得更準確。
2. 初中生(13-15歲):我正在參加寫作比賽,所以我要努力提高我的文法水平。
3. 高中生(16-18歲):學好文法是寫好論文的關鍵,它可以使我的觀點更加清晰和有力。
4. 大學生(19-22歲):在學術論文中,正確的文法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提高文章的可讀性和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