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廩
基本解釋
舊時為防荒年而設置的糧倉。 唐 柳宗元 《貞符》:“鄉為義廩,歛發謹飭,歲丁大侵,人以有年。”《宋史·理宗紀三》:“ 溫 、 臺 、 處 三郡大水,詔發豐儲倉米并各州義廩振之。”
成語(Idiom):義廩(yì lǐn)
發音(Pronunciation):yì l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共食堂或公共廚房,用以供應給需要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義廩是由“義”和“廩”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義”指的是道義、公正的意思,“廩”指的是古代官府的倉庫,用來存放糧食。義廩一詞原本是指官府為有需要的人提供食物,后來逐漸演變為指公共食堂或公共廚房,用以供應給需要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義廩一詞在現代使用中較少見,但可以用來形容一些公益組織或慈善機構提供給有需要的人食物的場所。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地方提供給困難群體用餐的場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義廩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中,官府有義務為有需要的人提供食物,以確保社會的公平和穩定。因此,官府設立了義廩,用來存放糧食,并供應給需要的人。隨著社會的發展,義廩的概念逐漸演變為公共食堂或公共廚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義廩是一個二字成語,由“義”和“廩”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慈善機構設立了義廩,為無家可歸的人提供免費食物。
2. 在這個公共食堂,他們每天都會準時開放義廩,供應給貧困家庭的孩子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義廩的發音“yì lǐn”與“義臨”相聯想,表示公正地接納需要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官府的公共服務制度,以及現代公益組織的工作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的義廩每天都會提供美味的午餐給我們。
2. 初中生:我參加了一個志愿者活動,在義廩里為需要的人做飯。
3. 高中生:我計劃在大學畢業后,加入一個慈善機構,幫助管理義廩。
4. 大學生: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辦了一個義廩,為城市中的無家可歸者提供免費食物。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