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訾
成語(Idiom):省訾
發音(Pronunciation):shěng z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節省、節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省訾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由“省”和“訾”兩個字組成。“省”意為節省,減少浪費,不過度消費,不奢侈。而“訾”則指指責、批評。因此,省訾的基本含義是指節省、節儉的同時,也暗含避免奢侈和浪費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省訾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生活簡樸、節儉,不奢侈浪費的品質。也可以用于勸告別人要節約資源,避免過度消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省訾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九年》這篇古代文獻中。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周國的昭公派遣使者到其他各國拜訪,但是這些使者都以奢侈的方式行事,浪費了大量的財物。昭公非常生氣,他在回國后責備了這些使者,用“省訾”這個成語來批評他們的奢侈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省訾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省”是動詞,意為節省、減少;“訾”是名詞,意為指責、批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生活節儉,從來不亂花錢,真是個懂得省訾的人。
2. 在這個消費導向的社會,我們應該時刻記得省訾,避免過度消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省訾”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一個省錢罐(代表省)在指責(代表訾)別人浪費的行為,從而形成一個強烈的形象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節約、節儉相關的成語,如“儉以養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會省訾,不亂買零食,存起來買一本喜歡的漫畫書。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從小就學會省訾,珍惜資源,不浪費。
3. 高中生:父母辛辛苦苦賺錢供我們上學,我們要懂得省訾,不亂花家里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