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公
成語(Idiom):寄公
發音(Pronunciation):jì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代以公家為寄托,依靠公家生活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寄公一詞源自《史記·田穰苴列傳》中的故事,原意是指田穰苴因家族敗落,只能寄居在公家之中。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指代依靠公家為生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依賴他人或組織的生活方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以公家為依托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依賴他人或組織的生活方式。適用于各種正式場合,如演講、寫作、公務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史記·田穰苴列傳》,講述了田穰苴家族的敗落和他寄居在公家的經歷。這個故事成為了“寄公”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寄”和“公”兩個字組成,其中“寄”作動詞,表示依靠、寄托;“公”作名詞,表示公家、公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寄公在政府部門工作,享受著穩定的工作和福利待遇。
2. 她從小就寄公在祖父母家,直到大學畢業才開始獨立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寄公”與“依靠公家”這個意思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住在政府機關或公共場所,依靠公家的資源和支持生活,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寄公”相關的成語,如“寄人籬下”、“寄人鳥亡”等,加深對這一主題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是一名老師,她每天都寄公在學校里教書。
2. 初中生:我們班上有一個學生是孤兒,他寄公在孤兒院生活。
3. 高中生:我想將來考上公務員,可以寄公在政府部門工作。
4. 大學生:我打算去外地讀研究生,可能要寄公在學校的宿舍里。
5. 成年人:他為了工作機會,決定寄公在大城市,遠離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