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節
成語(Idiom):衰節(shuāi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shuāi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行敗壞,道德墮落,失去節操和廉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衰節是由“衰”和“節”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衰指衰落、衰敗,節指道德準則、原則。衰節一詞形容一個人的品行墮落,失去了正確的行為準則和道德約束,表現出不正當、不道德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衰節一詞多用于道德教育、品德培養的場合,用來批評和警示那些失去良知、失去道德底線的人。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的行為舉止不端、不檢點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記載了一個關于衰節的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叫做孟嘗君的人,他原本是個有德行的賢臣,但是因為私欲和貪婪,他開始貪污受賄。最后,他因為道德敗壞,被人們稱為“衰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衰節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之前很有道德修養,可是現在完全衰節了。
2. 他的行為太衰節了,完全失去了作為一個公職人員的廉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衰”與“節”連起來記憶,衰指衰落,節指道德準則。可以想象一個人的品行墮落,失去了道德底線,就是衰節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道德、品德相關的成語,如“亡羊補牢”、“忍辱負重”等,以加深對道德與品德的理解和培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真是個衰節的學生。
2. 初中生:那個同學經常欺負弱小的同學,真是個衰節的人。
3. 高中生:他考試作弊,完全失去了學生的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