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裳
基本解釋
白色的下裳。《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
成語(Idiom):白裳(bái shàng)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sh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白色的衣裳,比喻純潔無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裳是一個漢語成語,由“白”和“裳”兩個字組成。白色象征純潔無暇,裳指衣裳。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品高尚,道德純正,沒有污點和瑕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裳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純潔無暇。在正式場合或者文學作品中常被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裳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封禪書》。公元前二世紀,漢武帝為了祭祀天地,準備穿上白色的衣裳進行祭祀儀式。當時,白色是一種非常貴重的顏色,只有皇帝才能穿白裳。百官們都非常嫉妒,紛紛指責漢武帝的奢侈。然而,漢武帝堅持認為白色象征純潔和神圣,表示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修養的君主。從此,白裳成為了形容高尚品德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白裳”,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為人正直,品德高尚,真可謂白裳之士。
2. 這個小姑娘純真善良,真是一個白裳少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穿著潔白衣裳的人站在高山之巔,代表他的品德高尚純潔無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品德高尚相關的成語,如“高尚品德”、“清白無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做一個白裳的人,不撒謊,不欺負別人。
2. 初中生:他是班級里的白裳,從來不參與欺凌行為。
3. 高中生: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白裳,才能凈化社會風氣。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做一個白裳,有追求,有夢想,不被世俗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