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凡
成語(Idiom):愚凡
發音(Pronunciation):yú f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愚昧而愚蠢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愚凡是一個貶義詞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愚昧無知,思維遲鈍,缺乏智慧和見識。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無法理解事物本質、做出明智決策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愚凡通常用于諷刺、批評、或警示的語境中。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某個問題的無知和愚蠢,或者用來描述某個團體或社會的智力水平低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中有一篇名為《愚凡》的文章,提到“愚凡”這個詞語。文章中描述了當時有人因為愚蠢而無法理解書法藝術,被稱為“愚凡”。這個故事成為了“愚凡”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愚凡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愚”和“凡”。這兩個字在這個成語中保留了它們原有的意義,愚代表愚蠢、無知,凡表示普通、平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問題的答案簡直愚凡得令人難以置信。
2. 這個政府的決策充滿了愚凡和無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愚凡”與愚蠢的人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也可以將“愚”字的發音與“魚”字相近,想象一個魚兒在愚蠢地游來游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愚凡”相關的成語,如“愚公移山”、“愚公無畏”等。這些成語都與愚蠢、無知等主題相關,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的回答真愚凡,連簡單的問題都不知道。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決策實在太愚凡了,完全沒有考慮到后果。
3. 高中生(16-18歲):政府的愚凡決策導致了社會的混亂和不穩定。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只有愚凡的人才會相信那種沒有根據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