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
基本解釋
(1).古時一車四馬謂乘,故凡物之四數(shù)皆名一乘。《管子·乘馬》:“一乘者,四馬也。”《儀禮·既夕禮》:“翭矢一乘,骨鏃短衛(wèi)。” 鄭玄 注:“四矢曰乘。”
(2).表數(shù)量。用于馬、車、轎子等。《左傳·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車薪以當(dāng)門,使一乘從 公孟 以出。”《漢書·馬援傳》:“賜 援 兵車一乘,朝見位次九卿。”《新唐書·陸長源傳》:“吾祖罷 魏州 ,有車一乘,而圖書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河臺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轎并自己新作全副執(zhí)事送來。”京劇《鎖麟囊》第十三場:“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轎,還有第二?”
(3).古以方六里為一乘之地。《管子·乘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按,方六里,即六里見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佛教語。謂引導(dǎo)教化一切眾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徑。《法華經(jīng)》首倡此說。乘,指車乘,比喻能載人到達(dá)涅槃境界。《法華經(jīng)·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説。” 唐 玄奘 《謝敕賚經(jīng)序啟》:“搜揚三藏,盡龍宮之所儲;研究一乘,窮 鷲嶺 之遺旨。” 唐 白居易 《愛詠詩》:“辭章諷詠成千首,心行歸依向一乘。”我國佛教宗派如 華嚴(yán)宗 等對此還有一些說法。參見“ 一乘顯性教 ”。
成語(Idiom):一乘
發(fā)音(Pronunciation):yī ch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單個的車廂,比喻獨自一人或孤立的狀態(tài)。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乘的本義是指單個的車廂,引申為獨自一人或孤立的狀態(tài)。成語中的“一乘”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獨立行動,不依賴他人的情況。它也可以表示一個人與眾不同,不隨波逐流,堅持自己的立場和原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乘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獨自行動、獨立思考或堅持自己的意見。在工作、學(xué)習(xí)、生活中,當(dāng)我們需要表達(dá)一個人獨立思考或行動的狀態(tài)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乘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馬車時代。當(dāng)時,馬車是一種常見的交通工具,車廂是由多個車廂組成的。而一乘指的就是單個的車廂,與其他車廂分離開來。后來,人們將這個概念引申為獨自一人或孤立的狀態(tài),并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一乘”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固定搭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乘去了,沒人能阻止他。
2. 在這個團(tuán)隊中,他一乘工作,不依賴他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坐在一輛馬車的車廂中,與其他車廂分離開來,獨自一人的狀態(tài)。這樣的聯(lián)想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使用場景。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成語“一乘”感興趣,可以進(jìn)一步學(xué)習(xí)其他與獨立、堅持等主題相關(guān)的成語,如“一意孤行”、“獨善其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一乘去學(xué)校,不需要爸爸媽媽送。
2. 初中生:他一乘完成了作業(yè),沒有向同學(xué)請教。
3. 高中生:我一乘報名參加了志愿者活動,沒有和朋友一起去。
4. 大學(xué)生:他一乘考上了理想的大學(xué),沒有依賴家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