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逐末忘本
發音(Pronunciation):zhú mò wàng bě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逐:追求;末:終點;忘本:忘記根本。逐末忘本指人追求個人利益時忘記了自己的根本,背離了最初的初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逐末忘本形容人在追求個人利益時,容易忘記自己的根本原則和最初的目標。這種行為往往會導致失去道義和原則,違背良知和良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逐末忘本常用于批評那些為了個人利益而背離初衷、背離道德原則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政治家、商人、領導者等在追求權力、金錢或利益時,忘記了自己最初的初衷,背離了公正和正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逐末忘本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春秋時期,魯國有一位名叫田恒的貴族,他的家族以勇敢和忠誠而聞名。然而,田恒的兒子田不害卻因一次爭奪財產的事件,背離了家族的忠誠精神,逐漸變得貪婪和忘恩負義。最終,田不害因為追求個人利益而導致家族破產,田恒也因此悔恨終身。這個故事成為了逐末忘本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逐末忘本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逐”、“末”、“忘”、“本”分別表示“追求”、“終點”、“忘記”、“根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經是一位正直的官員,但在權力面前,他逐末忘本,變得貪婪而腐敗。
2. 這家公司在發展初期非常重視員工福利,但隨著規模的擴大,他們逐末忘本,開始削減福利待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逐末忘本的四個字按照順序進行記憶,將其與一個具體的故事或場景聯系起來。例如,想象一個人在追逐終點的過程中,卻忘記了自己的根本原則和最初的目標,這個人就是逐末忘本的典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逐末忘本相關的成語,如“忘恩負義”、“背信棄義”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一起玩游戲,但其中一個人逐末忘本,不再遵守游戲規則。
2. 初中生:他原本是個很善良的人,但為了追求名利,他逐末忘本,變得冷酷無情。
3. 高中生:這位政治家在競選時承諾改善民生,但一旦上臺就逐末忘本,只顧自己的利益。
4. 大學生:商人為了追求利潤,逐末忘本地使用劣質材料,導致產品質量下降。
希望這個關于“逐末忘本”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