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笄
成語(Idiom):骨笄 (gǔ jī)
發(fā)音(Pronunciation):gǔ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極瘦骨如柴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骨笄由“骨”和“笄”組成。“骨”指人體的骨骼,“笄”是古代女子二十歲時所戴的發(fā)飾。成語“骨笄”形容一個人非常瘦弱,骨瘦如柴,皮包骨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瘦,沒有肉,只有骨頭。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非常干癟、貧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在古代,有一位女子年輕時非常美麗,但她卻非常貪婪,只注重自己的美貌,不關(guān)心別人的困苦。后來,她被一位仙人懲罰,變成了一個干瘦的骨骼女子。這個成語就是由這個傳說而來的。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jié)構(gòu)。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病得太厲害了,瘦得像個骨笄。
2. 這個地方太貧瘠了,連一棵樹都沒有,真是骨笄之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lián)想成骨頭上戴著發(fā)飾的形象,表示非常瘦弱。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xué)習(xí)其他形容瘦弱的成語,如“骨瘦如柴”、“皮包骨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病得太厲害了,瘦得像個骨笄。
2. 初中生:這個地方太貧瘠了,連一棵樹都沒有,真是骨笄之地。
3. 高中生:經(jīng)過長時間的饑餓,他變得骨笄一樣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