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tiān zhī lù mín ㄊㄧㄢ ㄓㄧ ㄌㄨˋ ㄇㄧㄣˊ天之戮民
亦作“ 天之僇民 ”。 受天懲罰的人;罪人。《莊子·大宗師》:“ 孔子 曰:‘ 丘 ,天之戮民也。’” 魯迅 《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們都在其間咀嚼著人我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稱為‘天之僇民’。”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天之戮民
成語(Idiom):天之戮民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zhī lù m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統治者以殘忍、暴虐的手段對待百姓,欺壓百姓,使百姓備受苦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之戮民源自《尚書·周書·大禹謨》:“天之戮民,不可勝道也。”戮民意味著殘殺百姓,指的是統治者對待百姓的殘暴行為。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統治者對百姓的壓迫和殘忍,暗示了百姓受苦的悲慘境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統治者對百姓殘暴無情的行為,也可以用來批評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和對弱勢群體的壓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尚書·周書·大禹謨》中記載了大禹治水時的故事。大禹治水的目的是為了救濟百姓,但有些地方的統治者卻利用洪水來殘害百姓,引發了大禹的憤怒。大禹在《大禹謨》中說:“天之戮民,不可勝道也。”意思是天地之間對待百姓的殘忍行為無法計數。后來,這句話被引申為成語“天之戮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之戮民的結構是:“天之”是修飾成語主體“戮民”的,表示戮民是天所為;“戮民”是主體,表示統治者對待百姓的殘暴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暴君統治下的國家,百姓無不感受到了天之戮民。
2. 歷史上有許多暴君,他們以天之戮民的手段統治百姓,造成了無數的苦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天之戮民”相關的歷史故事進行聯想記憶。想象大禹治水時遇到的困難和百姓受苦的場景,將成語與這些形象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歷史中的其他暴政和對百姓的壓迫行為,了解百姓的抗爭和反抗。還可以學習與“天之戮民”相似或相關的成語,如“暴虐無道”、“民不聊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不讓任何人對我們天之戮民。
2. 初中生:歷史課上我們學到了許多暴政,這些暴政對百姓造成了天之戮民的苦難。
3. 高中生:在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揭示社會不公和對弱勢群體的天之戮民的描寫。
4. 大學生: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努力為社會的公平正義而奮斗,不讓天之戮民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