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費盡口舌(fèi jìn kǒu shé)
發音(Pronunciation):fèi jìn kǒu s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用盡了許多口舌勸說、爭辯,卻無法達到目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費盡口舌意味著用盡了許多言辭和辯論的努力,但仍無法說服他人或達到預期的結果。這個成語強調了在溝通和爭論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卻往往無法改變他人的觀點或取得勝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費盡口舌常用于描述在爭論、辯論、勸說或解釋中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但最終沒有達到預期結果的情況。可以用于各種情境,如家庭爭吵、商業談判、政治辯論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故事發生在西漢時期,當時有一個名叫張禹的官員被派去向匈奴國王傳達漢朝的意圖。張禹費盡了口舌,用盡了辯論的技巧,但最終仍然無法說服匈奴國王。這個故事成為了“費盡口舌”的象征,形容用盡了辯論和勸說的努力,卻無法達到目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三個詞組成,分別是“費盡”、“口”和“舌”。其中,“費盡”表示用盡了,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口”表示言辭、語言;“舌”表示舌頭,用于說話。整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用盡了言辭和辯論的努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費盡口舌地勸說了很久,但對方仍然不同意。
2. 在這次辯論中,他費盡口舌,卻沒有說服觀眾。
3. 她為了說服父母接受她的決定,費盡了口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費盡口舌”與用盡了言辭和辯論的努力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自己在爭論中不斷用盡口舌,卻無法達到預期結果。可以在記憶過程中多次重復這個形象,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爭論不休”、“力不從心”等,以擴大對表達相似概念的詞匯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費盡口舌地勸說媽媽給我買玩具,但她還是不同意。
2. 初中生(14歲):老師費盡口舌地解釋了很多遍,我們才明白了這個數學題的解法。
3. 高中生(17歲):為了說服家長支持我的大學專業選擇,我費盡口舌地向他們解釋了專業的前景和自己的興趣。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費盡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