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面
成語(Idiom):獼猴面(mí hóu miàn)
發音(Pronunciation):mí hóu m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臉上表情丑陋、難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獼猴面是由獼猴(一種類似猴子的動物)的面容特征來比喻人的面容丑陋。獼猴的面部特征通常被認為是丑陋的,因此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臉上的表情丑陋、不悅或者難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面容或者表情丑陋、難看。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某事的態度或者表現不悅或者不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獼猴面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西游記》。在故事中,孫悟空作為唐僧的護送人,因為他的面容丑陋,被稱為“獼猴”。因此,獼猴面這個成語就源于孫悟空的形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獼猴面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由“獼猴”和“面”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臉上露出了一個獼猴面,看起來很不高興。
2. 她的表情像一個獼猴面,讓人看了很不舒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孫悟空的形象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孫悟空的猴子面孔,然后將它與丑陋的表情聯系在一起,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面容、表情相關的成語,例如“面如土色”、“面紅耳赤”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的獼猴面讓同學們都笑了起來。
2. 初中生(13-15歲):她生氣地瞪著我,臉上露出了一個獼猴面。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獼猴面暴露了他對這個決定的不滿。
4. 大學生及以上:面對困難,他的獼猴面表現出他的堅持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