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賊
成語(Idiom):作賊
發音(Pronunciation):zuò z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為不端,行為不義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作,指做;賊,指偷盜。作賊即指行為像賊一樣,做出不正當的事情,違反道德、法律、倫理等規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行為不端、作惡多端的人,也可用于指代做出違反道德、法律的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公冶長》中有一段對話:“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其中“由”是公冶長的名字,他做賊被抓住后,孔子用這段話教訓他,告訴他應該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作賊的結構是動詞+名詞的形式,表示做賊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偷偷摸摸地作賊,被警察逮捕了。
2. 這個人心機深重,經常作賊心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作賊”與“偷盜”聯系起來,用圖像記憶法來幫助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正在偷盜,然后被抓住,這樣就能夠記住“作賊”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成語,如“作奸犯科”、“作惡多端”等,來進一步理解“作賊”的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作賊心虛地偷了同學的鉛筆。
2. 初中生:這個人作賊心虛地偷了別人的手機。
3. 高中生:他作賊心虛地做了一樁違法的事情。
4. 大學生:他作賊心虛地竊取了公司的機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