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廬
成語(Idiom):蝸廬(wō lú)
發音(Pronunciation):wō l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房屋簡陋、狹小,沒有裝飾和舒適設施的住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蝸廬源自于古代寓言故事《列子·湯問》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一個名叫莊周的人,他建了一座蝸牛殼形狀的小屋,里面非常簡陋,沒有裝飾和舒適設施。這個故事后來被人們用來形容房屋簡陋、狹小的住所,以及生活條件艱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蝸廬常用于形容房屋簡陋、狹小,或者指人們的生活條件艱苦。也可以用來比喻人的才華、能力等方面的局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蝸廬的故事源自于古代寓言故事《列子·湯問》,該故事講述了莊周建造蝸牛殼形狀的小屋,用以表達他對世俗塵世的厭倦和對自由自在的追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蝸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由“蝸”和“廬”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住所雖然是蝸廬,但他依然樂觀向上。
2. 這個小村莊里的房屋都很蝸廬,沒有現代化設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蝸廬”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為一個蝸牛殼形狀的小屋,記住它的基本含義和故事背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莊子的其他寓言故事,了解莊子的思想和哲學觀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的房子雖然不大,但也不是蝸廬。
2. 初中生:他雖然住在蝸廬般的小屋里,卻依然樂觀向上。
3. 高中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里,我們不能滿足于蝸廬般的生活條件,要不斷追求進步。
4. 大學生:雖然我們的宿舍條件很蝸廬,但我們仍然享受大學生活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