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
基本解釋
(1).龍身上的紋理,龍鱗紋。《韓詩外傳》卷八:“夫鳳之象,鴻前而麟后,蛇頸而魚尾,龍文而龜身,燕頷而雞啄。” 清 戴名世 《書光給諫軼事》:“ 亨 就視之,中有物,光爍爍射人。命石工鑿之,得一石龜焉,色如紫玉,身有龍文,具八卦,乃蓄於署內(nèi)池中。”
(2).龍形的花紋。《史記·田單列傳》:“收城中得千餘牛,為縫繒衣,畫以五綵龍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葦於尾,燒其端。” 唐 駱賓王 《宿溫城望軍營》詩:“風(fēng)旗翻翼影,霜劍轉(zhuǎn)龍文。”
(3).指如龍鱗紋的東西。(1)微波。 唐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詩:“長風(fēng)鼓橫波,合沓蹙龍文。” 唐 元稹 《早春登龍山靜勝寺因贈幕中諸公》詩:“龍文遠(yuǎn)水吞平岸,羊角輕風(fēng)旋細(xì)塵。”(2)魚鱗云。 明 何景明 《游獵篇》:“昨夜 昌平 入夢天,龍文赤日燒 燕 川。”
(4).喻雄健的文筆。語出 唐 韓愈 《病中贈張十八》詩:“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dú)扛。” 明 夏完淳 《題王叔明<柴桑圖>》詩:“祇今 江 左成龍文,卜歷重光啟中葉。”
(5).喻指書法,書體。 唐 李嶠 《書》詩:“削簡龍文見,臨池鳥跡舒。”
(6).駿馬名。《漢書·西域傳贊》:“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駿馬名也。”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龍文飾轡,青翰侍御。”《梁書·諸夷傳·西北諸戎》:“蒲梢龍文,希入於外署。”后常以比喻才華出眾的子弟。《北齊書·楊愔傳》:“ 愔 從父兄黃門侍郎 昱 特相器重,曾謂人曰:‘此兒駒齒未落,已是我家龍文。’”《北史·裴宣明傳》:“二子 景鸞 、 景鴻 并有逸才, 河 東呼 景鸞 為驥子,呼 景鴻 為龍文。”
(7).指龍文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乃使玉軸揚(yáng)灰,龍文折柱。” 倪璠 注:“龍文,劍名。” 唐 駱賓王 《軍中行路難同辛常伯作》詩:“百發(fā)烏號遙碎柳,七尺龍文迴照蓮。” 柳亞子 《劍池瀑布》詩之二:“應(yīng)有中原人望氣,龍文夜夜吐光芒。”
(8).《淮南子·本經(jīng)訓(xùn)》:“龍舟鷁首。” 高誘 注:“龍舟,大舟也,刻為龍文。”因借“龍文”指刻有龍形花紋的大舟。 唐 王勃 《采蓮賦》:“簫鼓發(fā)兮龍文動。”
成語(Idiom):龍文
發(fā)音(Pronunciation):lóng w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文字雄偉、磅礴,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文是由“龍”和“文”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形容文字像龍一樣雄偉、磅礴,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優(yōu)美的書法、精妙的文章或者富有藝術(shù)感的文字作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龍文這個成語常常用來贊美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文章或者文字藝術(shù)作品。可以在欣賞書法展覽、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時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龍文這個成語出自《晉書·謝安傳》:“謝公謂安曰:‘卿之文筆,猶龍之文。’”意思是謝安稱贊謝玄的書法像龍一樣雄偉,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后來,人們將這個贊美的話語作為成語使用。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法真是龍文一般,讓人贊嘆不已。
2. 這篇文章真是龍文之作,文采飛揚(yáng),引人入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龍文”這個成語與優(yōu)美的書法作品或者精彩的文字作品聯(lián)系起來,形成聯(lián)想記憶,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jìn)一步了解中國書法的發(fā)展歷史,學(xué)習(xí)書法的基本知識和技巧,提高對文字藝術(shù)的欣賞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老師的書法真是龍文一樣,我也要努力練字。
2. 初中生:這篇作文寫得真是龍文之作,我要向作者學(xué)習(xí)。
3. 高中生:這位書法家的作品堪稱龍文,讓人嘆為觀止。
4. 大學(xué)生:這本小說的文字功底真是龍文一般,深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