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槁
成語(Idiom):遺槁(yí gǎo)
發音(Pronunciation):yí g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文物或古跡因年代久遠而殘破不全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遺槁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遺指遺留、殘存,槁指木材干裂、腐朽。合在一起表示古代文物或古跡因年代久遠、受到自然風化或人為破壞而破損不全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遺槁常用來形容古代文物、建筑或遺址因為歲月的流轉而變得殘破不全的情景。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容貌或身體因年老、疾病等原因而變得憔悴不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遺槁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世說新語》這本南朝宋代的古代文集中,其中有一則故事是講述晉代官員王導收藏古書的故事。當時王導的書房中堆滿了古書,其中有一本書因為年代久遠而變得殘破不全,王導看到后感慨萬分,用“遺槁”來形容這本書的破舊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遺槁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遺”和“槁”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古建筑已經遺槁不堪,需要進行修繕。
2. 她的容顏因為歲月的流逝而遺槁了許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古代的木質建筑物,因為年代久遠,木材干裂、腐朽,變得殘破不全,就像是遺槁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古代文物相關的成語,如“古色古香”、“千古一帝”等,來擴展對古代文化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座古廟因為年代久遠,已經遺槁得看不清楚原來的樣子了。
2. 初中生:這個古代文物因為年代久遠,變得遺槁不堪,需要進行保護和修復。
3. 高中生:他的容貌因為患病而遺槁,看起來蒼老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