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虖
成語(Idiom):惡虖 (è hū)
發音(Pronunciation):è 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心險惡,行為兇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惡虖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惡”和“虖”兩個字組成。惡指惡劣、邪惡,虖指兇惡、兇狠。惡虖表示人的心思和行為邪惡兇狠,形容人的品性十分惡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惡虖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品性極差,行為兇狠殘忍。可以用于描寫惡人、惡勢力、惡行等。例如:這個人心地惡虖,常常欺負弱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惡虖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七年》一篇文章中。文章中講述了一個叫虖屈敖的人,他心地邪惡,行為兇狠。后來,人們用“惡虖”來形容像虖屈敖一樣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惡虖,常常欺負弱者。
2. 這個人心地極惡虖,連自己的親人都能背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惡虖的發音與“惡狐”相聯想,想象一個邪惡兇狠的狐貍,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惡虖相關的成語,如惡貫滿盈、惡貫滿堂等,可以進一步拓展對惡虖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惡虖,老師都不喜歡他。
2. 初中生:這個人心地惡虖,連同學們都不敢和他交朋友。
3. 高中生:這個人惡虖到了極點,竟然敢對老師動手。
4. 大學生:他的行為惡虖,已經犯下了好幾起重罪。
5. 成年人:這個人惡虖成性,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