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尸
基本解釋
見“ 認尸 ”。
亦作“ 認尸 ”。辨認親人的尸首。《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且一面收監,待有了認尸的,定罪發落。”《三俠五義》第七六回:“臨殯葬時,學生給他整理衣服,見他胸前有玉蓮花一枝,心中一想,何不將此物留下,以為將來認尸之證?”
成語(Idiom):認尸
發音(Pronunciation):rèn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認別人的尸體,比喻對別人的失敗或滅亡感到高興或幸災樂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認尸”源自于中國古代的一種殘酷現象。在古代戰爭中,勝利的一方常常會認尸,即辨認敵方戰死者的尸體。這種行為原本是為了確認戰果和統計損失,但后來演變成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和幸災樂禍。因此,“認尸”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對他人失敗或滅亡感到高興的心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場合,形容人心胸狹窄、心理陰暗,喜歡看別人失敗、不幸的情況下感到快樂,具有幸災樂禍的心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認尸”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但是,這個成語的起源與古代戰爭中的殘酷現象有關,人們通過認尸來確認戰果和統計損失的行為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和幸災樂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其中“認”是動詞,表示辨認、確認的意思;“尸”是名詞,表示尸體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居然對別人的不幸感到高興,真是個認尸的人。
2. 別人遇到困難時,你卻幸災樂禍,真是認尸心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認尸”這個成語:
1. 將“認”字聯想為辨認,將“尸”字聯想為尸體。
2. 可以想象自己在戰場上認尸的情景,然后將這個情景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認尸”類似的成語,如“幸災樂禍”、“嘲笑他人不幸”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失敗了,我感到很高興,真是個認尸的人。
2. 初中生:看到別人倒霉的時候,有些同學總是幸災樂禍,真是認尸心態。
3. 高中生:他居然對別人的不幸感到快樂,真是個認尸的人。
4. 大學生:有些人總是喜歡看別人失敗,這種認尸的心態真令人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