訐直
基本解釋
指亢直敢言。語出《論語·陽貨》:“惡訐以為直者。”《周書·樂運傳》:“ 運 常愿處一諫官,從容諷議。而性訐直,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金史·陳規傳》:“南渡后,諫官稱 許古 、 陳規 ,而 規 不以訐直自名,尤見重云。” 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二:“大學士 祁寯藻 叩頭曰:‘主圣臣直。’如是再三,上意乃解。於是都下鬨傳 國藩 訐直沽名。”
成語(Idiom):訐直(jié zhí)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z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直言敢諫為人,不畏權勢,堅持真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訐直是由“訐”和“直”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訐”是指責、斥責的意思,“直”是直言不諱、坦率的意思。訐直表示一個人敢于直言敢諫,不畏權勢,堅持真理。這個成語表達了尊重真理、勇于揭露錯誤、堅持正義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訐直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面對權勢時,能夠堅持真理、直言不諱,不畏強權。它可以用來表揚那些敢于說出真相、勇于批評不公正現象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訐直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的故事。故事中,田敬仲是趙國的大夫,他忠心耿耿,勤勉盡責,時常直言諫諍。有一次,趙國的國君趙宣子在朝廷上犯了錯誤,但沒有人敢直言勸諫,只有田敬仲敢于站出來,直言告訴趙宣子錯誤的嚴重性。趙宣子聽后非常感激,立刻改正了錯誤。從此以后,訐直成為了趙宣子對田敬仲的贊美之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訐直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訐直的人,總是敢于直言不諱。
2. 在這個團隊中,只有他敢于訐直地指出問題。
3. 只有訐直的人才能夠真正改變現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訐直這個成語。例如,可以聯想到一個堅持真理的人,他勇敢地直言不諱,對錯誤進行指責和批評。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訐直相關的成語,例如“直言敢諫”、“直抒胸臆”等。這些成語都表達了敢于直言不諱、堅持真理的精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們應該學會訐直,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要敢于訐直,向老師提出自己的疑問和建議。
3. 高中生:在社會中,我們要敢于訐直,勇于揭露不公正現象,為正義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