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更若役
發音(Pronunciation):gēng ruò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態度或言行變化無常,難以捉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更若役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哀公十一年》:“君人者,曰更役。”更役原本是指更換役人,后來引申為人的態度或言行變化無常的意思。這個成語中的“更”表示變化,而“若”則表示無常。意思是人的態度或行為像更換役人一樣,變化無常,難以捉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態度或言行反復無常,難以預測或理解。可以用于諷刺或批評某人在不同場合中表現出的不一致的態度或言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成語“更若役”出自《左傳·哀公十一年》,在這篇文章中,更役原本是指更換役人的意思,后來演變為形容人的態度或言行變化無常。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更若役這個成語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態度像更換役人一樣,一會兒好像很積極,一會兒又變得冷漠無情。
2. 這個人的言行變化無常,真是讓人捉摸不透,簡直就是更若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更換役人”這個動作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中反復更換著役人,形象地展示了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反復無常”、“態度不定”等,以擴大對于人的態度或言行變化無常的描述詞匯的掌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態度一會兒好像很開心,一會兒又變得生氣,真是更若役。
2. 初中生:老師上課時態度嚴肅認真,下課后卻變得很隨意,真是更若役。
3. 高中生:這個政客在不同的場合中經常改變立場,真是一個更若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