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戶絲
基本解釋
元 代的一種賦稅。按規定每五戶出絲一斤。《史記·食貨志三》:“五戶絲,丙申年,分撥 寧海州 一萬戶。”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六章第六節:“政府規定諸王、公主、駙馬得江南分地者,于一萬戶田租中輸鈔百錠,準中原五戶絲數,分賜給諸投下,謂之‘江南戶鈔’。”
成語(Idiom):五戶絲
發音(Pronunciation):wǔ hù s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貧窮,生活艱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戶絲是由“五”和“戶絲”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五”表示數量,意味著少數的、有限的;“戶絲”指的是人家的絲綢,代表著富裕和奢華。因此,“五戶絲”形容的是貧窮到只剩下一點點絲綢的程度,表達了生活極其貧困、艱苦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生活非常貧困,缺乏基本的生活條件和物質財富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區的經濟困難,或者某個人家的生活條件極為艱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五戶絲的具體故事并不是很清楚,但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絲綢是一種非常奢華的財富,只有富裕的人家才能擁有。而五戶絲則表示了生活貧困到只剩下一點點絲綢的程度,形象地描述了貧窮的生活狀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戶絲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數量詞“五”和名詞短語“戶絲”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山村的生活真是五戶絲,連溫飽都成問題。
2. 雖然家境貧寒,但他一直努力工作,不愿意過五戶絲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戶絲”與貧窮、艱苦的生活聯系起來。想象一個只剩下五戶人家的村莊,他們的生活條件非常困難,只剩下一點點財富和絲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中國古代絲綢的歷史和文化意義。
2. 學習其他與貧窮、艱苦相關的成語,如“一貧如洗”、“衣不蔽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家住在山區,有些地方的生活條件就像五戶絲一樣。
2. 初中生:雖然家境貧困,但我不愿意過五戶絲的生活,一定會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3. 高中生:在這個富裕的城市里,還有一些人過著五戶絲的生活,我們應該關注他們的困境,幫助他們改善生活。